
开发一堆新系统,到底好不好?

最近听说小米也要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,叫澎湃(HyperOS),不过网络上早已经有一堆“CNMIOS”的梗了。据说vivo也要搞自己的系统。
虽然说搞创新是好事,但是个人觉得,还是不要重复造轮子。特别是国内厂商现在作秀的观念很严重,导致这个“创新”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。
目前国内对这些“创新”的定义是比较畸形的,就比如“兼容性差”,或者换个说法,叫“不兼容别的系统”,已经成了证明你原创性的很好的工具。事实上兼容性强才好呢,不想搞兼容,一是作秀,二也证明能力实在不行,因为别人的代码我吸收不了,没办法兼容。
现在的手机端,基本上是两/三个系统。一个iOS,一个安卓,还有鸿蒙。现在鸿蒙还是兼容安卓的,所以说两个系统也没问题。如果说国内几个手机商都搞出了自己的系统,那么开发者/团队就一次性要写5、6份代码,打5、6个包。写这么多代码谁不头疼,还是兼容性差的锅。特别内核不同的时候,代码复用率太低,大部分人肯定不会优先考虑新系统。
如果兼容性强也可以,国内的几个系统就可以用一份代码。打包是很容易的,不咋会影响开发者积极性的,Linux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Linux几十个发行版,各种包管理器层出不穷,但是能用的软件基本一样,这就是兼容性强(都是同样的Linux内核)导致的。甚至x86和arm还有其他各种架构的隔阂在Linux也被打通了,因为打包实在太容易了,只是同一份代码多打包几次的事情。这个也是现在Linux生态良好的原因之一。
国内厂商现在要想开发系统肯定也是要先兼容别人的软件,不然没有生态肯定一天就死掉了。但是生态不是通过搞兼容性就能建立起来的,刚才也说过了,开发者的积极性是很成问题的,也就是说直到你公司倒闭你的系统都不一定有很多原生的软件。
但是在国内这个大环境下,你又必须有一天把这个兼容性拿掉,不然肯定有人要质疑你这个是不是原创的。只要敢把兼容性拿掉,那么贫瘠的生态立马就会给厂商好看。
而且生态跟你的用户数量也是有关系的,大家都各搞各的,用户数量很尴尬的卡在既不多又不少的地方,这样除了导致生态起不来,还会导致系统风评参差不齐,最后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,无人生还。
个人觉得,创新这个事情,还是要真的有用才行。现在国内的这些厂商,最应该干的事情,是大家联合起来,一起搞好一个系统,而不是想方设法去蹭自研系统这个热度。不然生态发展不起来,到最后还是被国外的成熟生态碾压。
突然灵感迸发写了个这么个玩意,希望大家看的开心。
另外我把访客评论重新打开了,感觉强制注册容易吓跑访客。
鸿蒙都还没成熟,根据以往的经验国内的系统估计不会特别好用,指不定臃肿到插一堆广告进来
CNM IOS